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痔血胶囊组方白鲜皮和苦参对原代大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的毒性.方法 二步灌流法分离原代大鼠肝细胞并接种于96孔板,培养贴壁后加入一系列浓度的苦参醇提物(ESF)、白鲜皮醇提物(ECD)、苦参白鲜皮复方醇提物(ECF)、苦参素及苦参碱,利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另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潜在肝毒性组(50 mg·kg-1),连续7 d尾静脉注射,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中,孵育24 h后,苦参组250、500 mg·L-1的肝细胞活力降至15%以下,与对照组相比活力显著降低(P<0.01).ECD、ECF在质量浓度62.5~500 mg·L-1内未见肝细胞活力抑制作用.苦参素(0.05~5 mol·L-1)、苦参碱(0.05~5 mol·L-1)对肝细胞活力均未见抑制作用.静脉注射7 d后,苦参组小鼠血清AL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7.05 vs 12.81 U·L-1,P<0.05).结论 痔血胶囊的肝毒性很可能源于ESF.
推荐文章
大鼠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肝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酒精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肉苁蓉总苷
原代培养
肝细胞
酒精性肝损伤
凋亡
细胞因子对内毒素刺激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一氧化氮/生物合成
白细胞介素1/药理学
干扰素γ,重组/药理学
肿瘤坏死因子/药理学
牛磺酸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
牛磺酸
细胞毒性
细胞损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痔血胶囊组方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和小鼠肝脏的毒性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痔血胶囊 肝毒性 原代肝细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1-2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程能能 81 938 18.0 27.0
2 倪晓珺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8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痔血胶囊
肝毒性
原代肝细胞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双月刊
1007-4406
31-1726/R
大16开
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
4-573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9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7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