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林业科学研究       
摘要:
为了探讨光肩星天牛成虫在自然界中种群扩散的模式和种群数量变动等问题,在甘肃省永靖县采用标记-回捕的方法进行了光肩星天牛的扩散规律研究.系统收集了光肩星天牛成虫种群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扩散资料,按照动态分析方法,对天牛成虫在杨树农田林网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天牛成虫扩散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扩散有明显的方向性,由环境因素引起.对气象因素分析表明扩散格局主要受风向影响,各方向的回收数量都与其相同风向呈负相关,而与相反风向呈正相关,但与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关系不密切.成虫的扩散密度随距离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扩散距离与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y=4 203.568 3x-1.117 56来表示.种群总体的平均扩散距离为423.7 m.雌虫和雄虫在扩散的方向和距离上无差异,但在回捕率上雄虫高于雌虫.光肩星天牛在农田防护林中可扩散至2 000 m以上,观测到的最远扩散距离为2 644 m.
推荐文章
杨树光肩星天牛成虫扩散格局的研究
杨树
光肩星天牛
成虫扩散格局
标记-回收法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光肩星天牛
生物学特性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
光肩星天牛
综合防治
K对策
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
光肩星天牛
形态
习性
为害
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光肩星天牛种群扩散规律的研究
来源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成虫 标记-回捕 扩散规律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8-684
页数 分类号 S763.3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瑞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15 263 9.0 15.0
2 李国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9 163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66)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肩星天牛成虫
标记-回捕
扩散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林业科学研究
双月刊
1001-1498
11-122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路万寿山后林科院
198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4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