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EPO组,分设4个时间点的亚组,每亚组6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再灌注6、24、48、96 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ICAM-1阳性反应细胞.结果:24 h开始EPO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神经细胞存活数量增多,损伤程度减轻,而且减少了各时间点脑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EPO处理可抑制缺血侧皮层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ICAM-1表达减少有关.
推荐文章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XIAP及Smac蛋白表达的影响
脑缺血再灌注
凋亡
抑制蛋白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
神经保护
促红细胞生成素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血流的影响
再灌注损伤
四肢
肾血浆流量,有效
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动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解剖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细胞黏附分子-1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2-365
页数 分类号 R3
字数 32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33.2010.03.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小兵 南华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58 369 12.0 16.0
2 陈勇军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 38 89 5.0 6.0
3 邹伟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 34 60 4.0 5.0
4 汤永红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79 275 8.0 13.0
5 李素云 南华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34 168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反应
细胞黏附分子-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33
31-1285/R
大16开
上海翔殷路800号第二军医大学
4-380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0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