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开展水生生物毒理实验研究剂量和毒理学终点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初步揭示氯代苯类化合物致毒机制.方法 以氯代苯类化合物为测试毒物(包括一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以斑马鱼胚胎为测试对象,进行单一急性毒性测试.实验选用24孔细胞培养板作为胚胎染毒实验容器.从胚胎染毒开始间隔4h显微观察,记录氯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单一急性毒性效应(包括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描述相应毒理学终点的变化情况,直至72h结束.结果 通过实验测出氯代苯类化合物各毒理学终点的EC50值,例如4h胚胎发育终止EC50值(mg/L):1,2,4-三氯苯为24.72,对二氯苯为76.47,间二氯苯为77.35,邻二氯苯为86.31,一氯苯为89.43等;大量数据显示其毒性大小依次为:1,2,4-三氯苯>对二氯苯>间二氯苯>邻二氯苯>一氯苯.结论 氯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与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取代基数量多少以及取代位置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取代基数量越多其毒性越大.
推荐文章
氯代苯类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
氯代苯
斑马鱼
联合毒性
胚胎毒性
酶活性
氯代苯类有机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
氯代苯
斑马鱼
联合毒性
胚胎毒性
酶活性
硝基苯类、氯酚类化合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硝基苯
氯酚类
金鱼
急性毒性
苯类和酚类有机物对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综述
斑马鱼
有机化合物
毒性试验
研究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氯代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的单一急性毒性
来源期刊 环境与职业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氯代苯 斑马鱼胚胎 毒理学终点 单一急性毒性 致毒机制
年,卷(期) 2010,(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2-475
页数 分类号 R1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松林 西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80 736 13.0 22.0
2 刘在平 西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16 155 7.0 11.0
3 卢强 西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7 63 4.0 7.0
4 陈粉丽 西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11 106 6.0 10.0
5 陈红梅 西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氯代苯
斑马鱼胚胎
毒理学终点
单一急性毒性
致毒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与职业医学
月刊
1006-3617
31-1879/R
大16开
上海市延安西路1326号
4-568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82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26439
相关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ansu Province
官方网址:http://www.nwnu.edu.cn/kjc/glbf/gsshzrkxjjzxglbf.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