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采集黄土高原三类表层黄土样品(粘黄土、黄土和砂黄土),测定其有机碳,焦炭和烟炱含量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三类黄土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范围依次为:粘黄土3.37~12.78 g·kg-1,黄土1.62~11.30 g·kg-1,砂黄土0.31~2.24 g·kg-1。黑碳也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粘黄土含量最高,平均值达1.42 g·kg-1,砂黄土最低,平均值为0.1 g·kg-1。黄土高原地区表土中焦炭和烟炱的平均值为0.51 g·kg-1和0.19 g·kg-1,对比焦炭和烟炱的分布特征与含量关系可知,局地来源(生物质燃料燃烧和煤)是黄土高原黑碳的主要来源,不同类型的黄土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焦炭含量由南往北逐渐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有机碳、黑碳、焦炭和烟炱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表土黑碳的含量和分布有显著性影响。
推荐文章
利用INAA法研究黄土高原土壤REE含量及地域分布特征
中子活化分析
稀土元素
含量
地域分布
黄土高原不同土壤类型有机碳密度与储量特征
土壤类型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典型区沟谷分布谐波分析
谐波分析
地形
侵蚀
黄土高原
周期图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
坡沟系统
黄土高原石灰性耕层土壤分形特征
土壤颗粒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黄土高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高原表土焦炭和烟炱的含量分布与意义
来源期刊 地球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黄土 焦炭 烟炱 人类活动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6-1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X513|X142
字数 420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96)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3)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土
焦炭
烟炱
人类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环境学报
双月刊
1674-9901
61-1482/X
大16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7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