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屈光不正患者戴镜后的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测量日常戴镜状态下的矫正视力,使用Von Graefe法检查远方(5 m)、近方(40 cm)的分离性水平隐斜视,利用梯度法计算AC/A比率;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Risley棱镜检查远方、近方的水平聚散力.40例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屈光参差组远方、近方的分离性水平隐斜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参差组水平聚散力的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值均小于对照组,除近方BO恢复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影响水平眼位,减弱聚散力,患者可拥有双眼单视功能,但注视近方距离时,患者可能存在单眼视状态.
推荐文章
LASIK手术治疗屈光参差对斜视的影响
LASIK手术
斜视
屈光参差
近视眼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
角膜屈光力
角膜中央厚度
屈光度
近视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水平隐斜视及聚散力的影响
来源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屈光参差 水平隐斜视 水平聚散力 单眼视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0,14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8.1
字数 32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147.2010.01.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延山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视光学教研室 30 85 5.0 8.0
2 杜蓓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视光学教研室 9 19 3.0 4.0
3 张艳龙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视光学教研室 9 68 4.0 8.0
4 梁蕙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视光学教研室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19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屈光参差
水平隐斜视
水平聚散力
单眼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147
12-1259/R
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22号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73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