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几何学原理,对龙门山中段地震剖面进行了精细解释.研究发现,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浅层滑脱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T,x3)的碳质页岩夹煤层,其上发育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四、五段(T1j-4-5)的膏岩层,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冲起构造和构造楔;深层为下寒武统的泥页岩层,发育断层转折褶皱和滑脱褶皱.该区滑脱断层所控制的地层变形和缩短量各不相同,其中三叠系上统缩短量最大,大于30 km;三叠系下统至古生界地层缩短量约为14.5 km;侏罗系以上的地层缩短量则较小.研究区内的通济场断裂(F3)为印支末期形成的一套逆冲断层组,其下部交于下寒武统滑脱层,深度约为10 km;关口断层(F4)和彭县断裂(F5)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形成的逆冲断层,下部交与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滑脱层,深度大约为8~10 km.这些断层以前展的方式破裂,并且长期活动.龙门山中段自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构造事件,主要发生诺利末期、印支晚幕、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其中,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龙门山活动最强烈的两个阶段,在龙门山中段山前带表现为大量断裂的长期活动,地壳缩短和龙门山快速隆升,并形成多种构造样式.
推荐文章
平衡剖面技术在龙门山中段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龙门山推覆冲断带
构造样式
地震资料解释
平衡剖面
构造变形期次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机理研究
龙门山冲断带
分段机理
古隆起
古拗拉谷
龙门山前中段地震剖面的构造分析
龙门山前构造
构造建模
三维构造解析
断层相关褶皱
正演平衡地质剖面
龙门山中段彭灌断裂带汶川Ms8.0地震同震破裂断层识别及其浅、表构造特征
地震解释
轴面分析
地表破裂
同震破裂断层
彭灌断裂带
龙门山中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龙门山中段山前带浅层冲断系统的结构、形成与演化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地震剖面 滑脱断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演化 龙门山中段 龙泉山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7-1010
页数 分类号 P542
字数 76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0.04.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1)
共引文献  (1036)
参考文献  (3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3)
二级引证文献  (80)
19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3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6(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7)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2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剖面
滑脱断层
断层相关褶皱
构造演化
龙门山中段
龙泉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