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绿洲-荒漠过渡带不仅影响着绿洲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还影响绿洲的稳定性和沙区群众的生存质量.结合遥感技术,对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现状的研究结果显示:绿洲-荒漠过渡带地貌主要以流沙、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为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各景观要素内部生境面积小,边缘长度短.采用由封沙育林育草带、植物活体沙障阻沙带、固沙林带和前沿防风阻沙带组成的"四带一体"综合模式治理后,在春季,绿洲-荒漠过渡区过境风速下降;生长季植物多样性增加,盖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不明显,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推荐文章
基于NDVI绿洲-荒漠过渡带宽度识别——以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为例
边界类型
过渡带宽度
缓冲分析
焦点分析
张掖绿洲
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
沙拐枣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预测
河西走廊北部荒漠草地长爪沙鼠防治指标研究
长爪沙鼠
荒漠草地
鼠密度
牧草损失量
防治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恢复治理研究
来源期刊 甘肃林业科技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绿洲-荒漠过渡带 "四带一体"综合治理模式 生态恢复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0
页数 分类号 X171.4
字数 63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0960.2010.03.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23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西走廊
绿洲-荒漠过渡带
"四带一体"综合治理模式
生态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甘肃林业科技
季刊
1006-0960
62-1059/S
16开
甘肃省兰州市段家滩698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18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