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油气田开发初期,试采井的泄流半径是了解储层发育规模、确定合理井距的重要指标.确定油气井泄流半径的传统方法一般采用压降或压力恢复试井.然而,对于低渗透油气藏来说,由于压力波的传播速度异常缓慢,在测试期间往往探测不到泄流边界,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泄流半径的新方法,即利用单井渗流方程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分析油气井试采生产历史数据,进而计算出泄流半径.该方法应用结果和探边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精度要求,而且还可以应用于未探边测试井的泄流半径计算.应用结果表明,气藏的高产区块井距约为3000m,中产区块约为2500m,低产区块约为1500m;油藏的合理井距约为300~500m.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合理井距确定、井网评价和数值模拟参数场修改.
推荐文章
确定产水气井流入动态关系的新方法
气井
产水
流入动态
气水两相流
相渗透率
产能方程
无阻流量
数学模型
确定气井油管复杂井流密度的新方法
气井
流体流动
密度
单相流动
压力梯度
方法
确定油气储量起算标准的新方法
油气
单井
储量起算标准
价值评估
现值产量
经济可采储量
方法
气井产能确定新方法
气井
渗流
产能
无阻流量
采气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确定油气井泄流半径的新方法
来源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物质平衡原理 泄流半径 井网评价 合理井距 低渗透油气藏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5
页数 分类号 TE33
字数 24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9603.2010.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少军 41 243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物质平衡原理
泄流半径
井网评价
合理井距
低渗透油气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双月刊
1009-9603
37-1359/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3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22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