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中残余肌松的主要危险因素,旨在从麻醉管理角度为术前评估准备及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08年7月~2008年12月208例全麻患者,其中男性77例,女性131例,年龄14~81岁.常规麻醉诱导维持,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使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测定拇内收肌的肌力恢复情况,根据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将患者分为非残余肌松组(TOF≥0.9)以及残余肌松组(TOF<0.9).分别对二组患者24个术前变量、15个术中变量和10个术毕变最进行比较. 结果 各临床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病人的肾病病史,CR,BUN,失血量,术中低温,应用肌松拮抗剂等6种指标为自变量与术后残余肌松密切相关.以术后是否发生肌松残余作为因变量Y(0=无,1=有),将这6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输入Backward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按作用强弱依次为:术中低温X1(OR=2.166),应用肌松拮抗剂X2(OR=1.651),肾病病史X3((OR=0.415)获得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1.244-0.773X1-0.501X2-25.278X3)以概率值P=0.05作为交界点,此概率模型判断术后发生残余肌松的灵敏度为3.28%(2/61).特异度为100%(147/147),准确度为71.63%(149/208). 结论 术中低温,应用肌松拈抗剂和肾病病史是术后发生残余肌松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概率.
推荐文章
术后肌松作用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肌肉松弛药
术后肌松作用残余
影响因素
非去极化肌松药在老年患者围拔管期的残余肌松效应
麻醉,全身
肌电描记术
神经肌肉非去极药
老年人
麻醉恢复室病人恢复程度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麻醉恢复
评估工具
安全转出
恢复程度
信度
效度
综述
病人安全
术后肌松作用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肌肉松弛药
术后肌松作用残余
影响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麻醉恢复室中术后患者残余肌松的风险评估
来源期刊 民航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残余肌松 高危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风险模型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2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建 9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残余肌松
高危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风险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民航医学
季刊
北京朝外高井甲1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6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