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青藏高原地区14个探空站近30 a(1979-2008年)的对流层顶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上空热带对流层顶(第二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第一对流层顶)出现的频率及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全年均可观测到第二对流层顶,其中在暖季(6-10月)第二对流层顶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在其余月份则以复合对流层顶为主;(2)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在季节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在春秋(夏冬)季偏高(低),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在春夏(秋冬)季偏高(低),即第一(二)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曲线呈双(单)峰型;(3)两类对流层顶高度均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第一(二)对流层顶高度除秋季存在准3.6 a(6 a)的周期变化外,其余季节均具有4.5~6 a(2~4 a)的振荡周期;(4)近30 a来高原第一(二)对流层顶主要表现出下降(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第二对流层顶高度在冬、春季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推荐文章
云南低纬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特征
云南
对流层顶
变化特征
小波分析
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时空变化特征
对流层顶
气压场
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对流层顶高度与臭氧总量及上升运动的耦合关系
青藏高原
对流层项高度
季节变化
上升运动
臭氧总量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热带对流层顶气压变化特征的比较
青藏高原
热带对流层顶
气压
季节变化
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两类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第一对流层顶 第二对流层顶 高度 季节变化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7-314
页数 分类号 P465
字数 45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097.2010.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顺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2 717 15.0 22.0
2 张人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91 2116 27.0 42.0
3 马振锋 8 87 6.0 8.0
4 杨双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87 6.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共引文献  (151)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03)
二级引证文献  (78)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第一对流层顶
第二对流层顶
高度
季节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97
32-1803/P
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28-405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8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7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