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分别采用直接交联的方法和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交联壳聚糖和Cr(Ⅵ)印迹壳聚糖,并对这两种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反应时间、吸附剂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有利于壳聚糖类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pH为6.0时吸附效果最佳.交联壳聚糖和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速率在前20 min较快,9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对30 mg/L 的Cr(Ⅵ)溶液,交联壳聚糖与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在投加量为3.5 g/L时,对Cr(Ⅵ)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4%和97.8%.相同实验条件下,印迹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较交联壳聚糖有明显提高,其幅度最高可达7.3%.
推荐文章
壳聚糖基印迹水凝微球对Cr(Ⅵ)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壳聚糖
离子印迹
Cr(Ⅵ)
电镀废水
壳聚糖交联膨润土吸附剂的研究
吸附剂
壳聚糖
膨润土
壳聚糖交联膨润土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壳聚糖凝胶球
冷冻干燥
Cu(Ⅱ)和Cr(Ⅵ)
吸附
还原
动力学模型
分子印迹强化胺化改性壳聚糖吸附Cd2+性能研究
改性壳聚糖
分子印迹强化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迹与交联壳聚糖吸附水中微量Cr(VI)的对比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壳聚糖 交联 印迹 吸附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化工工程·生物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
页数 分类号 X703
字数 31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062.2010.01.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正为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73 680 15.0 24.0
2 王劲松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56 422 12.0 19.0
3 杨金辉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59 392 11.0 18.0
4 陈思光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6 59 4.0 6.0
5 徐华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7 15 3.0 3.0
6 彭瑞婷 南华大学环境保护研究所 5 6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壳聚糖
交联
印迹
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062
43-1442/N
大16开
湖南衡阳市常胜西路28号南华大学内
42-102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174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