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减小二氧化碳捕集过程的能耗,研究了一种采用化学吸收法的新型供热技术.首先建立了以乙醇胺(MEA)为吸收剂的化学吸收法捕集二氧化碳的解吸能耗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工程中解吸能耗变化趋势和最小的解吸能耗.其次,将热泵技术与化学吸收法相结合,通过高温热泵提供解吸热能,同时综合利用废热.利用ASPEN PLUS模拟了两级正丁烷(R600)热泵供热流程、超临界CO_2(R744)循环热泵供热流程的性能,发现应用热泵技术能显著降低流程的能耗,各项性能与流程最小能耗理论极限值非常接近.超临界CO_2循环热泵供热流程性能最优,流程的耗功量只有普通流程能耗的36.9%,同时所需的冷却能也只有普通流程的34.4%.通过建立热力学和经济学模型分析表明,应用超临界CO_2热泵后CO_2减排成本为328.2¥·(t CO_2)~(-1)、电价为0.748¥·(kW·h)~(-1);电厂减排后效率为31.1%,相比采用普通加热解吸流程增加了7.7%.
推荐文章
二氧化碳捕集分离技术综述
CO2
碳捕集
吸收法
二氧化碳化学: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反应
绿色化学
二氧化碳
环境友好介质
离子液体
精细化工中间体
碳酸酯
噁唑啉酮
喹唑啉二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热泵技术的化学吸收法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CO_2捕集 流程模拟 热泵技术 超临界CO_2循环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传递现象与单元操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21.8
字数 428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早校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93 720 16.0 22.0
2 李青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29 355 10.0 18.0
3 姜钧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66 3.0 3.0
4 余云松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93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O_2捕集
流程模拟
热泵技术
超临界CO_2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