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 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推荐文章
天目溪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的现状调查
中华秋沙鸭
天目溪
种群特征
栖息地
人为干扰
中华秋沙鸭越冬微生境选择与空间利用格局
中华秋沙鸭
越冬
微生境选择
空间利用
石滩
江西鄱阳湖流域中华秋沙鸭越冬期间的集群特征
中华秋沙鸭
集群类型
鄱阳湖流域
性比
越冬期间
中华秋沙鸭越冬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行为谱
PAE编码系统
中华秋沙鸭
越冬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来源期刊 四川动物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越冬种群 种群大小 性比 分布格局 致危因素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600
页数 分类号 Q959.7|Q958
字数 38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71)
19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华秋沙鸭
越冬种群
种群大小
性比
分布格局
致危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动物
双月刊
1000-7083
51-1193/Q
大16开
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90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19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