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解家兔(Oryctolagus curiculus)黄艾美耳球虫(Eimeria flavescens)的内生发育史,用不同接种剂量感染20只无球虫兔,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研究.共观察到4代裂殖生殖和1代配子生殖.每一代裂殖生殖阶段都含有2种类型的裂殖体:粗型和细型.第1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60~72 h,主要位于空肠的腺上皮;第2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84 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腺上皮;第3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96~120 h,位于盲肠和结肠的绒毛上皮;第4代裂殖生殖发生于感染后144~153 h,位于结肠和盲肠的腺上皮.感染后167 h,开始配子生殖阶段,成熟卵囊出现于感染后215 h.本研究中对于裂殖生殖代数划分与文献报道不同,并观察到2种形态的裂殖体.
推荐文章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体内瞬时转染系统的建立
体内瞬时转染系统
柔嫩艾美耳球虫
黄色荧光蛋白
间接血凝检测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
间接血凝试验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鸡的3种艾美耳球虫的鉴别
布氏艾美耳球虫
堆型艾美耳球虫
柔嫩艾美耳球虫
RAPD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家兔体内黄艾美耳球虫的发育史观察
来源期刊 动物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家兔 内生发育 组织学 黄艾美耳球虫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资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7
页数 分类号 Q3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龙现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251 1359 18.0 24.0
2 宁长申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196 1115 16.0 22.0
3 赵金凤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61 239 8.0 13.0
4 王岩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13 80 4.0 8.0
5 王强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13 82 5.0 9.0
6 林昆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9 82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家兔
内生发育
组织学
黄艾美耳球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学杂志
双月刊
0250-3263
11-183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2-422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8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