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尽管充电法需要充电点,但对已知进口或出口的浅埋藏地下水流通道,追踪其走向,该法具有简单、直观、快速的优点.自然电位法对隐伏的地下流体表现突出,但干扰异常多,不易分辨.充电法和自然电位法均可对异常进行定性判断,但不能很好确定地下水流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密度电法可获得近地表较为精细的空间电性分布.对断层控制下形成的地下水流通道,宜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当场地受限,探测深度大,需要精细探测时,可采用跨孔电磁波透视.但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法、跨孔电磁波透视法不能对异常进行定性判断.结合探测实例,考虑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探测成本,对如何选择最佳的组合方法来探测地下水流通道,确定异常性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推荐文章
区域地下水流模拟
区域水流系统
模拟方法与问题
北京平原区域地下水流模拟
北京平原
地下水
概念模型
水流模拟
流场与水均衡分析
NMR探测地下水原理
地下水NMR
脉冲矩
环天线灵敏度矢量
基于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改进DRASTIC方法
脆弱性评价
地下水数值模型
DRASTIC
MODFLOW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地下水流通道
来源期刊 地质与资源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自然电位法 充电法 浅层地震反射 跨孔电磁波透视 地下水流通道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266
页数 分类号 P613
字数 3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1947.2010.03.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甘伏平 2 18 2.0 2.0
2 喻立平 1 9 1.0 1.0
6 黎华清 1 9 1.0 1.0
7 卢呈杰 2 18 2.0 2.0
8 韦吉益 2 1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26)
二级引证文献  (39)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然电位法
充电法
浅层地震反射
跨孔电磁波透视
地下水流通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与资源
双月刊
1671-1947
21-1458/P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80号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9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2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