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的形态变化及其意义,以及高尔基体对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1、7、15 d采集空腹静脉血,制备血小板悬液.另选取20位正常成人空腹静脉血作对照.通过电镜对血小板高尔基体等进行观察,对血小板内α颗粒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免疫电镜的方法对高尔基体进行定位观察.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血小板高尔基体功能被阻断后CD40L表达的变化(n=20).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内α颗粒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小管和囊泡明显增粗、膨大、排列欠规整.高尔基体阻断剂(布雷非德菌索-A)显著降低了血小板CD40L表达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高尔基体的结构改变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后合成和分泌功能增强有关;高尔基体可能参与了血小板CD40L的合成和转运.
推荐文章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改变及意义
脑梗死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脑梗死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的观察
脑梗死
血小板
线粒体膜电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性脑梗死后血小板高尔基体形态变化及其意义
来源期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高尔基体 CD40L 血小板活化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211
页数 分类号 R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治平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105 364 9.0 13.0
2 张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65 401 11.0 16.0
3 唐湘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19 224 6.0 14.0
4 卢伟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40 188 7.0 11.0
5 曾六旺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5 32 4.0 5.0
6 许东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2 4 1.0 2.0
7 阳彬彬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1 1 1.0 1.0
8 肖涵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高尔基体
CD40L
血小板活化
超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双月刊
1673-2642
43-1456/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1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719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