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内蒙古1∶5万辉音敖包、达勒廷查干、固腊卜赛罕敖包、乌兰哈德农场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工作成果,认为出露于内蒙古东乌旗乌兰哈德一带的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火山机构类型为破火山,由早到晚依次发育初始爆发、大规模爆发、破火口塌陷沉积和破火山复活(为潜流纹岩)4个演化阶段,与典型破火山的演化模式基本一致.同一演化阶段的岩石组合具有整体一致的爆发强度.据此将属于地层范畴的前3个演化阶段依次划分为一、二、三段:一段为凝灰质砾岩夹沉凝灰岩:二段以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为主,夹流纹质凝灰岩,局部夹少量流纹岩;三段为沉角砾凝灰岩夹沉凝灰岩.本划分方案标准较统一,野外易于操作,可填性强.各岩性段反映的是破火山活动的强弱特征,记录的是破火山演化阶段.岩性段的划分与火山演化历史研究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该组正确地层层序的建立和较大区域内的地层对比.
推荐文章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辉音敖包一带晚侏罗世火山岩特征及时代
晚侏罗世
东乌珠穆沁旗
满克头鄂博组
玛尼吐组
白音高老组
区域对比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东乌旗地区
满克头鄂博组
锆石U-Pb年龄
伸展环境
蒙古-鄂霍次克洋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岩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分析
晚侏罗世
满克头鄂博组
内蒙古东乌旗敖包查干地区中生代陆相火山构造特征
中生代
陆相火山
火山构造
敖包查干
内蒙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东北部东乌珠穆沁旗乌兰哈德一带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的地质特征及岩性段划分
来源期刊 地质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满克头鄂博组 火山演化阶段 岩石组合 岩性段
年,卷(期) 201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49-1654
页数 分类号 P534.52
字数 37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0.1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德强 13 99 6.0 9.0
2 徐翠 18 80 5.0 8.0
3 张正平 15 57 4.0 7.0
4 孟宪锋 6 99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3)
二级引证文献  (5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满克头鄂博组
火山演化阶段
岩石组合
岩性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通报
月刊
1671-2552
11-4648/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地质通报》编辑部
2-767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0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