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武山铜矿地处长江断裂南侧的九江-瑞昌构造带中心部位,发育于横立山-黄桥向斜的北翼.不整合面及武山岩体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和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之间的层间断裂带、中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灰岩的层间断裂带控制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体的成生与富集,而武山岩体与石炭系、二叠系灰岩、灰岩捕虏体的接触带则形成夕卡岩型矿体;在武山岩体和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则难以形成工业矿体.在研究断裂构造、接触带构造、褶皱构造和围岩组成特征基础上,预测在标高-1 100 m之上,武山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中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而在武山岩体与泥盆系、志留系巨厚碎屑砂岩的接触部位则矿化较差.
推荐文章
武山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武山铜矿
成矿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800米标高
找矿前景
武山铜矿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初探
武山铜矿
成矿模式
岩浆岩
成矿界面
控矿因素
找矿预测
武山铜矿深部矿坑涌水量预测
武山铜矿
地下水
动态变化
涌水量预测
比拟法
数值模型法
齐求Ⅰ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蚀变岩型矿体成矿浅析
构造控矿
深部
黄铜矿
碳酸盐
毒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西九江武山铜矿构造-蚀变矿化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来源期刊 地质找矿论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褶皱构造 层间断裂带 接触带 成矿预测 江西省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矿床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2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13|P618.41
字数 561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古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15 1146 19.0 27.0
2 申玉科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3 188 7.0 13.0
3 李颖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2 258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118)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4(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6(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武山铜矿
褶皱构造
层间断裂带
接触带
成矿预测
江西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找矿论丛
季刊
1001-1412
12-1131/P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友爱东道平房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