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雾天气高发期采集大气气溶胶可吸入粒子(PM10)分级样品,测定了这些样品中的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雾区近地层大气中PM2.1(Dp<2.1 μm)和PM9.0(Dp<9.0 μm)的平均质量浓度明显增加,雾过程改变了PM2.1的昼、夜浓度变化特征;雾前、雾中与雾后大气气溶胶PM10中16种优控PAHs主要分布在比表面积较大的细粒子上,平均有83.04%PAHs分布在Dp<2.1 μm的范围内,雾中1.1~2.1 μm粒子的16种多环芳烃总浓度(∑16PAHs浓度)明显增加,Dp<0.65 μm粒子的∑16PAHs浓度略有降低,说明雾过程对细粒子中∑16PAHs的浓度分布产生明显影响;雾前、雾中与雾后白天时间段,PM10分级粒子的∑16PAHs积聚模态分布出现较大差异,雾中积聚模态峰位置与雾前与雾后相比向较大粒径偏移;一次连续雾过程中,白天的∑16PAHs积聚模态峰位置随着雾的持续向大粒径方向偏移并停留在1.1~2.1 μm;夜间的∑16PAHs积聚模态峰位置没有变化,均在1.1~2.1 μm,说明PM10∑16PAHs的粒径分布受雾过程持续时间影响较大.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雾过程对大气气溶胶PM10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的影响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雾过程 大气气溶胶 可吸入粒子(PM10) 粒径分布
年,卷(期) 201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75-2382
页数 分类号 X131.1|O624
字数 53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樊曙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 542 13.0 23.0
5 李红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 234 9.0 15.0
6 朱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93 2127 29.0 43.0
7 黄红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5 80 4.0 5.0
8 张红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2 47 2.0 2.0
9 顾凯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1 2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86)
二级引证文献  (205)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6(2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5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8(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9(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环芳烃
雾过程
大气气溶胶
可吸入粒子(PM10)
粒径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