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有效地降低阵列天线在数字波束形成过程中旁瓣水平,提出了一种通过二次组阵实现的低旁瓣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阵列相互重叠的子阵划分基础上,通过子阵对期望信号及干扰信号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实现对期望信号的增益接收以及对干扰信号的深度抑制.在子阵数字波束形成的基础上,对各个子阵的输出运用二次组阵的方法,对二次组阵的方向图在约束条件下进行波束合成实现对子阵方向图中旁瓣的对消补偿,从而达到降低旁瓣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表明,与常规LCMV方法相比,基于二次组阵的波束形成方法在保证了对干扰信号深度抑制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方向图中的旁瓣水平,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推荐文章
基于分子阵预处理的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波束形成方法
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波束形成
分子阵预处理
旁瓣级
弱目标检测
圆柱阵特征波束分解与综合超指向性波束形成方法
水下无人系统
超指向性
特征波束分解与综合
圆柱阵
基于非线性频偏的频控阵点状波束形成
频控阵
波束图
解耦
非线性频偏
多频信号
基于声压梯度分析的小间隔直线阵端射波束形成
DC加权
声压梯度
模态域
小间隔直线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二次组阵的低旁瓣波束形成方法
来源期刊 通信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子阵 波束形成 低旁瓣 LCMV算法 抗干扰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传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29
页数 分类号 TN911.7
字数 32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802.2010.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斌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210 2076 24.0 33.0
2 孙学军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9 47 4.0 6.0
3 甘泉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11 125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阵
波束形成
低旁瓣
LCMV算法
抗干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通信技术
月刊
1002-0802
51-1167/T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永丰立交桥(南)创业路8号
62-153
196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05
总下载数(次)
35
总被引数(次)
42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