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个杂株为材料,对其后代的株高、成穗数、旗叶长、旗叶宽、倒二叶长、脖长、倒一节长、倒二节长、穗长、小穗数、主茎穗粒数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探讨杂株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杂株后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基础上,利用形态标记可以将豫农202种子田中的88份杂株材料分成剩余变异类、天然异交类和异品种(系)类3大类.形态标记基本上可以区分小麦杂株类型.
推荐文章
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
小麦新品种
豫农202
播种期
种植密度
水肥高效小麦新品种豫农804
小麦
育种方法
豫农804
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豫农416优良特性及应用前景分析
小麦
豫农416
特性
高产稳产
适应性
追肥时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小麦品种
豫农202
追肥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种子田中杂株类型的鉴定
来源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豫农202 杂株类型 农艺性状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9-503
页数 分类号 S512.1
字数 429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詹克慧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0 1120 21.0 30.0
2 朱有朋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8 100 5.0 8.0
3 郭春燕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8 244 7.0 8.0
4 马彩艳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6 90 4.0 6.0
5 孙文鑫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85 3.0 5.0
6 李志勇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1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19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新品种
豫农202
杂株类型
农艺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2340
41-1112/S
大16开
郑州文化路95号
36-132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05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