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 55%、6 18%和26 67%,减沙作用为58 74%、63 40%和72 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 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 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 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 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推荐文章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减水减沙
水土保持措施
人类活动
泾河流域
北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水土保持措施
减洪减沙
效益
水保法
北洛河流域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分析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
坝地
林地
草地
梯田
皇甫川流域
无定河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的临界现象及其意义
侵蚀产沙
水土保持
效益评价
临界现象
黄土高原
无定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岔巴沟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3,39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
字数 58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007.2010.01.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9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88)
二级引证文献  (69)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2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4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