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DTG)和等温吸附,研究了合石灰石填料(LF)水泥在掺用聚羧酸减水剂(PCA)时,硬化浆体中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AFmc)的形成规律.研究发现,水泥在水化15 min的初始期就形成了AFmc,PCA通过促进早期C4AF水化使含铁的AFmc更易形成.以萘磺酸盐缩合物减水剂取代PCA时,未观察到相同现象.由于浆体中AFmc和钙矾石(AR)的共存,减少了水泥矿物对PCA的吸附量,从而改善了PCA与水泥的适应性.因此,当混凝土中掺用LF时,PCA应作为首选的高效减水剂.
推荐文章
水泥碱含量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作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
普通型聚羧酸减水剂
氢氧化钠
流动度
凝结时间
水化热
泥粉对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变性的影响
泥粉
聚羧酸减水剂
水泥净浆
流变性
泥对掺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浆体分散性的影响
聚羧酸减水剂
分散性
吸附
碱性环境
磷酸酯功能单体对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能的影响
聚羧酸减水剂
磷酸酯
蒙脱土
净浆流动度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浆体早期单碳铝酸钙形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泥 高效减水剂 石灰石 钙矾石 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4-577
页数 分类号 TU528
字数 667字 语种 英文
DOI 10.3969/j.issn.1003-7985.2010.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亚清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42 163 8.0 10.0
2 刘小艳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39 292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泥
高效减水剂
石灰石
钙矾石
单碳型水化碳铝酸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
季刊
1003-7985
32-1325/N
大16开
南京四牌楼2号
1984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0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8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