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背景:关联和继承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新诗语言在上世纪的前30年经历了一个相对良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持续到194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诗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语言形态和书写程式。在1950年代后的台湾诗界,由于众多大陆诗人的涌人——这些诗人免不了将以往的诗学理念和写作习性带到岛内——台湾新诗的发展路向自然要受到整个新诗传统的影响,
推荐文章
浅论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古典意向
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后古典主义
泛古典主义
施蛰存的新诗创作与理论及其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施蛰存
新诗
创作理论
当代诗歌
胡适对新诗传统的初步建构
新诗传统
胡适
尝试精神
想象方向
建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古典”的挪用、转化与重置——当代台湾新诗语言构造的重要维度
来源期刊 中外诗歌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新诗语言 台湾新诗 古典 维度 构造 当代 40年代 语言形态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2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诗语言
台湾新诗
古典
维度
构造
当代
40年代
语言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诗歌研究
季刊
重庆北碚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