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 IL-10蛋白的表达规律,探讨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益肾调督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梗塞1 h后拔出栓线造成再灌注,在缺血的不同时间,应用双抗体夹心ELASI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10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10含量比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含量有较显著的升高,施予针刺治疗后两种针法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益肾调督针法显著,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在急性脑缺血早期可较明显的提高血清及脑组织中的IL-10的含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防治脑缺血损害的作用,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推荐文章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
三七总皂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6、IL-10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CA1区IL-10变化的实验研究
脑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10mRNA
肿瘤坏死因子-αmRNA
白细胞介素-1βmRN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益肾调督针法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0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灸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益肾调督针法 脑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10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6.2
字数 32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0779.2010.03.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庞勇 74 449 12.0 16.0
2 畅英才 8 35 5.0 5.0
3 吴刚 18 61 5.0 7.0
4 冯卓 19 164 7.0 12.0
5 陈丽容 4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40)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益肾调督针法
脑缺血再灌注
白细胞介素-10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灸临床杂志
月刊
1005-0779
23-135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7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13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