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SAGE Ⅱ资料发现: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最高不超过17.6 km,夏季平均在17 km以下;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物质很少能被输送到17.5 km以上,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输送不会长时间持续地影响17.5 km以上的区域.青藏高原以及同纬度地区在15-20 km高度温度低于210 K,非均相化学反应可能在此起着重要作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高度主要是15-20km,而且是长时间持续性的.分析结果显示:15-20 km非均相化学过程在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别在17.5-20 km高度其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主要的;而在17.5 km以下,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知道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形成起着主要作用.在春季和秋季,青藏高原上15-20 km的臭氧"亏损"也可能是由于非均相化学过程造成的,使得青藏高原臭氧低谷每年从4月持续到10月.并且,影响非均相化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可能是温度.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臭氧低谷的加深及其可能的影响
臭氧低谷
递减趋势
青藏高原。
南亚高压对青藏高原臭氧谷的动力作用
青藏高原臭氧谷
南亚高压
季节演变
动力作用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变化的研究
青藏高原
大气臭氧低值中心
物质输送通道
大气臭氧递减中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均相化学过程在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形成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非均相 臭氧 气溶胶 温度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6-846
页数 分类号 P402|P421.2|P421.33
字数 64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煜 37 767 15.0 27.0
2 李维亮 41 2216 21.0 41.0
3 周秀骥 93 4823 39.0 6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0)
共引文献  (107)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7(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藏高原
非均相
臭氧
气溶胶
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