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中新生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巨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形成了由潜水和承压水组成的大型蓄水构造.该区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氟含量较高,在194个样品中,氟的均值为3.45 mg/L,范围值为0.25~14 mg/L.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氟中毒大规范流行.研究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补给区-蒸发排泄区的过渡带和盆地中部地下水强烈蒸发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和HCO3-Cl·Na型,总溶解性固体含量为689.84~2005.6 mg/L.高氟水的形成与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受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展氟病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对于有效实施安全供水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吉林省松嫩平原氟中毒病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氟改水对策
氟中毒
迁移富集
水文地质
改水对策
松嫩平原
吉林省
吉林松嫩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松嫩平原
地下水动态
驱动因素
松嫩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动态分析
有效灌溉面积
地下水位
动态分析
松嫩平原
井灌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氟中毒 水化学特征 富集 成因分析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4-620
页数 分类号 P641.3
字数 58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57.2010.03.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汤洁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14 4308 35.0 53.0
2 查恩爽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9 120 5.0 9.0
3 王晨野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18 435 10.0 18.0
4 李昭阳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68 1212 21.0 32.0
5 毛子龙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10 352 9.0 10.0
6 卞建民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85 1108 19.0 29.0
7 邴智武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31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3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124)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松嫩平原
氟中毒
水化学特征
富集
成因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
双月刊
1000-3657
11-1167/P
大16开
北京市阜外大街45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11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90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