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简述了中国水稻和杂交水稻育种的三个发展阶段,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提高制种产量所采取的不同技术策略.分析了三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构成的四大支柱,并针对制种产量构成特点,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配套的化控调节技术路线.通过制种"五改",结合化控调节技术,夺取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中国杂交水稻制种需要割叶剥苞、花时落后、青秕谷多"三大难题",实现三系杂交稻大面积制种单产300 kg/667 ㎡、最高制种单产451.46 kg/667 ㎡的突破.介绍了现代杂交水稻规模化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要点.
推荐文章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Y两优302超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Y两优302
高产栽培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中优T16超高产栽培技术
中优T16
超高产
栽培技术
氮肥后移
水稻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若干株型因子的比较
株型因子
亚种间杂种优势
杂交水稻
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家优111高产保质制种技术
三系杂交水稻
家优111
高产
制种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谈三系杂交水稻超高产制种配套组装技术
来源期刊 中国稻米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杂交稻 制种 产量构成 技术策略 化控调节 配套组装 技术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8
页数 分类号 S511
字数 68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0.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志强 19 46 4.0 6.0
2 郑旋 44 190 9.0 12.0
3 林琼 25 118 7.0 9.0
4 张水金 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 16 1.0 1.0
5 杨东 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54)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杂交稻
制种
产量构成
技术策略
化控调节
配套组装
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稻米
双月刊
1006-8082
33-1201/S
大16开
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
32-31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1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1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