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近年获得了工业气流,储层压力较高,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且储集层横向变化大,纵向差异显著,总体看,该区储层发育欠佳.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以及与邻区普光气田储层成岩作用时比分析,对通南巴地区的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研究发现,通南巴地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沉积成岩环境的限制,白云化作用非常微弱,基本不发育白云岩储层,这导致本区储层较差;(2)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溶蚀作用成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同生期的溶蚀作用在各期溶蚀作用中占主导地位;(3)由于在中-深埋藏阶段没有烃类注入,飞三段储层基本无TSR反应,破坏性成岩作用相对增强,储层无法得到改善.
推荐文章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高效气藏成因及勘探方向
高效气藏
成藏模式
鲕滩储层
飞仙关组
通南巴地区
川西坳陷飞仙关组三段鲕滩储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
川西坳陷
汉旺剖面
大飞水剖面
早三叠世
鲕粒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白云石化
岩溶作用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高能鲕滩储层地震层序识别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储集层
生物礁
鲕状结构
地震相
地震层序
通南巴地区下三叠统硫化氢成因及分布
四川盆地
通南巴地区
早三叠世
硫化氢
成因
分布
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通南巴地区 储层成因机制 白云化作用 溶蚀作用 TSR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5-1174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E12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2)
共引文献  (30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6(1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通南巴地区
储层成因机制
白云化作用
溶蚀作用
TS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