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经历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而形成分布在区域范围内的三期三方向褶皱.大比例尺填图及构造解析表明,区内以第一期褶皱--孜河-楞古背斜为主体,构成区域整体格架,表现出近东西向弧顶向南突出的弧形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双向俯冲"的板块动力学模式.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滑脱构造特征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
膏盐岩滑脱层
滑脱构造
构造分层
断层相关褶皱
四川宣汉特大型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特大型
后退式
滑坡灾害
形成机制
四川盆地达州-开江古隆起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达州-开江古隆起
震旦纪-早古生代
继承性隆起
油气成藏条件
天然气勘探区
逆冲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及其在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断层相关褶皱
大池干构造
三角剪切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甘孜楞古地区褶皱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云南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双向造山 三次构造旋回 三组优势方位 向南突出弧形 四川甘孜楞古褶皱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0-483
页数 分类号 P542+.2
字数 22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885.2010.04.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德超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8 422 12.0 19.0
2 贾磊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 2 1.0 1.0
3 朱学强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向造山
三次构造旋回
三组优势方位
向南突出弧形
四川甘孜楞古褶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云南地质
季刊
1004-1885
53-1041/P
16开
昆明市东风东路东风巷87号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3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3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