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D区块三维地震勘探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区域.地形相对高差大,表层结构复杂,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区块内四个构造接触关系复杂,勘探条件十分困难.为了取得理想的第一手资料,在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条件,充分了解地表(地下)地质的情况下可以认为:①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和激发岩性差,激发参数选择困难是D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直接原因;②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D区块地震采集质量变差的根本原因.这里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由野外试验确定激发参数,对不同构造,不同地形,不同岩性进行激发井深和药量试验;③针对复杂潜伏构造设计小道距,高覆盖次数,超多道,大排列的观测系统,来提高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在该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推荐文章
川东地区高陡复杂构造LWD跟踪有效储层的方法
四川盆地
川东地区
高陡构造
地质导向
地质建模
钻头位置
地层倾角
钻进方案
川东南门场高陡构造的地震成像技术试验研究
四川盆地
高陡构造
地震勘探
耦合
静校正
成像
川东高陡构造带地震勘探回顾、“九五”研究新进展及攻关建议
四川盆地
碳酸盐岩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处理
地震解释
四川东部高陡构造时深转换方法研究
高陡构造
构造类型
时-深转换
层速度
模型
四川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川东高陡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来源期刊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陡构造 观测系统 三维地震勘探 激发、接收参数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地震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31.4
字数 35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749.2010.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晴川 2 8 2.0 2.0
2 谭荣彪 2 8 2.0 2.0
3 杨成 1 3 1.0 1.0
4 孙书华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7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陡构造
观测系统
三维地震勘探
激发、接收参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双月刊
1001-1749
51-1242/P
大16开
成都理工大学内
62-35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5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50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