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河北邯郸HZ-S孔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变形式既有与全球同步的特点,也有本区域独自的特征.古气候与古植被演变过程如下:(1)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130~75kaBP),植被为森林草原;末次冰期气候演化经历了寒冷干燥(75~55 kaBP)→温暖湿润(40~30 kaBP)→寒冷干燥(30~10 kaBP)的过程,植被演替过程相应为草原→森林草原→草原.(2)全新世气候演化经历了温凉略干(10~8kaBP)→温暖湿润(8~3 kaBP)→温凉偏干(3~0 kaBP)的过程,植被演替过程相应为疏林草原→森林草原→疏林草原.(3)发生在25 kaBP左右,16 kaBP左右和11~10 kaBP的冷事件可能是Heinrich事件3、1和Younger Dryas事件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响应.
推荐文章
大同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大同盆地
晚更新世
气候变化
干旱
内蒙古地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NDVI
气候变化
影响
响应
内蒙古地区
中更新世以来华北平原植被演化及其气候响应
华北平原
磁性地层
孢粉
古植被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邯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植被波动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孢粉 古植被 古气候 邯郸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06-12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34.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9)
共引文献  (242)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更新世
孢粉
古植被
古气候
邯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