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70岁以上(≥70岁)和70岁以下(<70岁)心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结果,总结老年患者行心瓣膜手术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5月至2007年12月行心瓣膜手术同期行CABG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17例)和<70岁组(32例).≥70岁组患者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比例大于<70岁组(P<0.05),其余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70岁组患者与<70岁组比较,应用生物瓣膜比率(82.4%vs.12.5%,χ2=23.311,P=0.000),呼吸机辅助时间(34.5±29.3 h vs.18.0±16.1 h,t=-2.542,P=0.014),住ICU时间(4.4±1.5 d vs.3.3±0.7 d,t=-3.522,P=0.001),住院时间(21.4±7.7 d VS.18.1±1.8 d,t=-2.319,P=0.02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率(29.4%vs.6.3%,χ2=4.862,P=0.037),肺功能不全(35.3%vs.6.3%,χ2=6.859,P=0.009),急性肾功能衰竭(23.5%vs.3.1%,χ2=5.051,P=0.025)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率(11.8%vs.0.0%,χ2=3.933,P=0.048)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移植血管远端吻合口数(2.5±3.1个vs.2.4±1.4个,t=0.301,P=0.758),主动脉阻断时间(89.3±25.4 min vs.88.5±31.0 min,t=0.108,P=0.913),体外循环时间(144.6±44.8 min vs.138.3±52.9 min,t=0.164,P=0.871),病死率(5.9%vs.6.3%,χ2=0.002,P=0.959)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为0%.随访2个月~9年,≥70岁组患者失访1例;1例机械瓣置换术后1.5年死于脑出血,2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6年死于心力衰竭和肺癌;其余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70岁组患者随访1个月~6年,失访5例;4例死于与抗凝有关的并发症(均为置换机械瓣患者),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1例死于交通伤.结论 术中操作及积极、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心瓣膜手术加CABG对≥70岁患者同样是安全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