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枣庄市是山东省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发育地区之一,岩溶地面塌陷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塌陷现状及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归纳,从中得出枣庄岩溶地面塌陷容易发生在:在第四系厚度为5~10m的地段,时间为每年4~9月份,地势低洼处.本文从压力差的角度,在简要分析岩溶管道的发育程度、盖层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位在枣庄地面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简要提出了几个防治建议.
推荐文章
岩溶塌陷渗压效应致塌机理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为例
岩溶塌陷
渗压效应
形成机理
致塌力学模型
真空吸蚀作用
失托加荷作用
枣庄市
地下水数值模拟在岩溶塌陷预警系统中的应用——以山东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为例
地下水数值模拟
岩溶塌陷
预警系统
控制水位
水源调整方案
山东省临沂市
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的层次模糊预测评判
岩溶塌陷
评判指标
评判标准
层次模糊分析
山东枣庄
枣庄市十里泉岩溶塌陷机理分析
岩溶塌陷
地下水潜蚀
真空吸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岩溶地下水位对岩溶塌陷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山东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区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枣庄 岩溶地面塌陷 压力差 控制作用 地下水位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地面变形及海水入侵灾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98
页数 分类号 P64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8035.2010.04.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宗军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141 1301 17.0 31.0
2 马海会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8 134 7.0 8.0
3 袁杰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7 7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58)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93)
二级引证文献  (77)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1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枣庄
岩溶地面塌陷
压力差
控制作用
地下水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