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详细野外露头特征及显微构造特征将较场弧形带由南向北分为三个变形带:弧顶部、弧核部和弧翼部,不同分带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形特征.由南向北变形特征由以塑性变形为主过渡为脆性变形为主,变质流体活动喜马拉雅构造期活动强烈,且向北逐渐增强;弧核部以叠瓦状逆冲构造特征分隔弧顶和弧翼部;弧翼部东西两翼变形及变质流体活动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较场弧形带总体体现出多期次南北向挤压-张性应力变形构造特征,叠加北西-北北西向同构造期挤压变质运动,其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与典型"走滑成因"模式弧形构造特征相异,为其大地构造成因机制的解释提出了新的限制条件.
推荐文章
川西北松潘-甘孜褶皱带较场弧形构造显微应变机制
显微应变
三轴长椭球应变
差异应力-应变机制
较场弧形带
松潘-甘孜褶皱带
碳酸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碳酸岩
霓长岩
同位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
岩石圈引张构造环境地幔交代作用
热地幔柱
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Th、Nb、Zr判别
玄武岩
大地构造环境
Th/Zr-Nb/Zr判别图
板块汇聚边缘
巢湖北部褶皱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物理模拟
巢湖北部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构造演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松潘-甘孜褶皱带较场弧形构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弧形构造 较场弧形带 松潘-甘孜褶皱带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2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
字数 129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顺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2 757 17.0 27.0
2 司建涛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52 4.0 4.0
3 刘树根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31 3014 28.0 48.0
4 李智武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9 715 13.0 26.0
5 郭兵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4 69 4.0 4.0
6 邓宾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1 347 9.0 1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3)
共引文献  (1112)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73)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6(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8(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3(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特征
弧形构造
较场弧形带
松潘-甘孜褶皱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