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寻一种创伤小、对神经功能影响小的验证兔脑血管痉挛的造影方法.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建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对照组兔经股动脉行椎动脉造影,而实验组经左锁骨下动脉行椎动脉造影.比较两组兔造影前后Endo神经功能分级、造影所需时间、造影剂剂量及基底动脉电镜下结构.结果 两组兔均成功建立脑血管痉挛模型.对照组兔造影后Endo神经功能分级及所需造影剂剂量较实验组高(P<0.05):造影剂剂量与造影后Endo分级呈正相关(r=0.913,P<0.05).电镜结构显示:对照组基底动脉内膜损伤明显.结论 经锁骨下动脉兔脑血管造影对兔脑血管损伤小,术后神经功能受损轻微,可能成为替代经股动脉方式验证兔脑血管痉挛的造影方法.
推荐文章
脑血管造影术后血管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管痉挛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脑血管造影致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急救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痉挛
预防
治疗
两种桡动脉穿刺套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穿刺
并发症
三维CT血管造影在兔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中的应用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三维CT血管造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验证兔脑血管痉挛的造影方法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管痉挛,颅内 脑血管造影术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22
页数 分类号 R-332|R7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54 261 10.0 12.0
2 鲍圣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69 368 11.0 15.0
3 莫大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30 147 7.0 9.0
4 段鸿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34 116 6.0 8.0
5 张家涌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32 10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管痉挛,颅内
脑血管造影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月刊
1009-122X
44-1459/R
大16开
广州市流花路111号
46-217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1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2135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