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岩土力学       
摘要:
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温室气体减排和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双赢效果的新兴技术,相关研究受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对于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发达国家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该技术在高渗透、不可采煤层中的应用,注入气体主要为CO2,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封存CO2,同时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煤层具有渗透率普遍较低、不开采煤层与要开采煤层难以界定的特点,注CO2气体驱替煤层气在这种煤层中的可行性值得商榷.针对国内煤层特点和煤矿瓦斯抽采率低的现状,建议采用富N2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以提高煤层气产采收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了实施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适用于国内低渗透、可开采煤层,可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和单产量.
推荐文章
我国煤层气多分支井钻井技术可行性研究
煤层物性
钻井技术现状
多分支水平井及设计
井下特殊工具
煤层气固态储运的可行性
水合物
煤成气
固态
气体输送
储存
技术
经济
可行性
煤层气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煤层气
发电
节能减排
可行性
沁水煤层气田开发可行性研究
煤成气
开发
工艺
市场
环境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期刊 岩土力学 学科
关键词 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 低渗透 不可采煤层 煤层气采收率 单产量 可行性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23-3229
页数 分类号 TD7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598.2010.10.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小春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77 1438 22.0 36.0
2 方志明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15 479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76)
二级引证文献  (59)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2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2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
低渗透
不可采煤层
煤层气采收率
单产量
可行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土力学
月刊
1000-7598
42-1199/O3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04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50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