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唇长度不足的完全性双侧唇裂畸形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 选择双侧完全性唇裂死婴新尸体2例,经氧化铅动脉灌注造影后,取鼻唇部组织拍X线片,了解其血供特点.临床上选择前唇长度明显不足的完全性双侧唇裂16例,利用其前唇血供特点,在鼻唇部做V形切口,使鼻小柱与前唇充分分离,形成近似带血管蒂的岛状前唇组织瓣,前唇便很容易下降到与侧唇对应的位置,解决了前唇长度不足的难点.然后,按照Millard的术式修复双侧唇裂.1年余后拍摄患者正、侧头位面像,在照片上测量鼻唇面各解剖标志点之间线性距离及角度,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婴幼儿比较,客观地评估手术效果及稳定性.结果 双侧完全性唇裂的前唇血供主要由鼻中隔后动脉供应.16例双侧唇裂患儿术后1年,上唇形态良好,测量的各项指数统计学处理显示:多数与正常婴幼儿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上提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利用双侧唇裂患者前唇血供主要由鼻中隔后动脉供应的解剖特点,修复完全性双侧唇裂,可以有效地解决前唇过短的难题,术后效果理想、稳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鼻中隔后动脉前唇岛状瓣修复完全性双侧唇裂前唇过短畸形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完全性双侧唇裂 唇裂修复 鼻中隔后动脉 前唇过短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316
页数 分类号 R76
字数 33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90.2010.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勇刚 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20 182 8.0 13.0
2 张奎启 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36 264 9.0 15.0
3 蔡志刚 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39 339 9.0 17.0
4 李爱群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海慈医院口腔科 4 8 2.0 2.0
5 寇波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海慈医院口腔科 3 7 2.0 2.0
6 关振群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海慈医院口腔科 4 9 2.0 2.0
7 王明华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海慈医院口腔科 1 3 1.0 1.0
8 李民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海慈医院口腔科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完全性双侧唇裂
唇裂修复
鼻中隔后动脉
前唇过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双月刊
1671-0290
11-465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82-800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6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