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塔河油田油藏属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度大(埋深为5350~6600m),流体性质复杂,黏度变化较大,开发难度大.针对稀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泵效低、杆柱载荷大、冲程损失严重、地面设备不配套、调参困难等问题,通过技术研发与引进,形成了以自动补偿泵、双层泵、侧流泵、侧流减载泵为主的稀油深抽工艺,现场应用10井次,累计增油9135t,侧流减载泵实现了最深泵挂4716m.针对稠油生产井普遍存在的稠油难以人泵、大泵下不深、小泵不能满足油井生产、油井普遍高含硫化氢等问题,形成了以小泵深抽、深抽抗稠油电潜泵为主的稠油深抽主导工艺,并在现场进行了20井次以上的推广应用,累计实现增油8.7×104t;同时开展了水力喷射泵-抽稠泵接力举升先导试验,该工艺反掺稀油由水力喷射泵一级举升至抽稠泵泵挂深度,再由抽稠泵系统举升到地面,实现了5000m人工举升.
推荐文章
塔河油田深抽工艺与井筒储层优化技术
塔河油田
深抽
工艺
优化
塔河油田典型深抽工艺研究
塔河油田
深抽技术
深抽泵
塔河油田原油稳定的负压闪蒸工艺
原油稳定
正压
负压
闪蒸工艺
方案
压缩机
变速装置
配套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中原油田
天然气开采
压裂
排水采气
防腐
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河油田原油深抽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稀油深抽 稠油深抽 泵挂深度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勘探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9
页数 分类号 TE3
字数 39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洪军 9 56 4.0 7.0
2 甘振维 7 106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塔河油田
稀油深抽
稠油深抽
泵挂深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