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血压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血管炎性反应和内皮受损是引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论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 P)、核转录因子(NF-κB)等炎症因子与血管内皮的相关性,探讨"痰瘀互结、毒损心络"可能加剧血管壁的损伤,促进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而引发并发症,揭示炎性因子是高血压病"毒"的生物学基础.目的在于揭示建立以中医预防为主的"治未病"预警系统和"既病防变"的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推荐文章
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栓弹力图研究
高血压
糖尿病
痰瘀互结
血栓弹力图
栓塞事件
单纯收缩压期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病人红细胞计数、血脂的分析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痰瘀互结证
红细胞参数
血脂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冠心病
痰瘀互结证
国际标准化比值
血小板计数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关性
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H型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证
相关性
危险因素
性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血压病痰瘀互结与炎症因子相关的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 炎症因子
年,卷(期) 201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1-36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楠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50 288 11.0 14.0
2 韩学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147 1469 20.0 33.0
3 王丽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62 476 13.0 18.0
4 宇文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67 460 14.0 17.0
5 沈绍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34 799 16.0 28.0
6 丁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13 80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6)
共引文献  (39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2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血压病
痰瘀互结
炎症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