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在建立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模型中的异同.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uff组和缝合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建立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到同侧颈总动脉模型.结果 两组均无动物死亡.cuff组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较缝合组缩短.4周后比较,cuff组与缝合组静脉桥通畅率分别为95%与85%.大体观察及病理示桥血管壁不同程度增厚,两组移植静脉中段内膜、中膜增生,但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强.结论 两者均能真实反映冠状动脉旁路术后静脉桥狭窄的情况.改良cuff法较间断缝合法更加简单,出血量少,是建立静脉桥狭窄模型更为理想的方法 .
推荐文章
改良Berry间断皮内缝合法在骨科的临床应用
改良Berry间断皮内缝合法
切口
美容缝合
敷料改良包扎法在血透cuff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
cuff导管
改良包扎法
感染
静脉桥狭窄家兔动物模型的建立
模型,动物
静脉桥狭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良cuff法和间断缝合法在静脉桥狭窄模型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管内膜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4-476
页数 分类号 R654.2|R543.3
字数 23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492.2010.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葛建军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93 352 9.0 14.0
2 周正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17 76 5.0 8.0
3 刘永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11 26 3.0 4.0
4 赵智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10 35 4.0 5.0
5 周经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3 7 1.0 2.0
6 邬松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3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再狭窄
血管内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1000-1492
34-1065/R
大16开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26-3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5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370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