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以研究区内10个泥岩样为统计对象,分析泥岩中所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同一微环境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相近,不同微环境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明显;泻湖相泥岩中微量元素与潮坪相泥岩中微量元素分布明显不同.该区在晚石炭世为滨岸过渡环境,古气候条件温暖潮湿,这与古生态学、古生物化学相标志表征结果一致.该研究可为贺兰山地区的油气地质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推荐文章
新疆博格达地区晚石炭世柳树沟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博格达
晚石炭世
柳树沟组
双峰式火山岩
构造环境
贺兰山北段辉绿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探讨
贺兰山北段
辉绿岩脉
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U-Pb年龄
江西铅山晚石炭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晚石炭世
江西铅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来源期刊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贺兰山北段 晚石炭世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449
页数 分类号 P593
字数 24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118.2010.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生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5 65 3.0 5.0
2 郭英海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88 1765 23.0 40.0
3 高振军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3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10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贺兰山北段
晚石炭世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7262
23-1588/TD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糖厂街1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02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