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急斜煤层开采条件下,由于岩层受切向力大于法向力、采空区上山方向端部煤体的抽冒以及采空区下山方向受滚落矸石的充填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采场上覆岩层一般呈现出非均衡破坏特点.急斜煤层开采岩层移动也不同于缓斜煤层开采呈现出的冒落带、裂缝带和弯曲带分区特征.本文基于急斜煤层开采岩层受力特点,根据岩层弯曲变形假设、岩体拉张破坏准则,分析了急斜煤层开采岩层的破坏形态及弯曲变形和滑移变形分布特征,提出了楔形破坏区和滑移变形区的岩层移动分区模型,并与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急斜煤层非均衡破坏机理的研究为急斜煤层开采覆岩稳定性评价、地表移动预计等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特征立体实验研究
水平分段放顶煤
离层裂隙
孔间贯通
台阶下降分布
深槽型塌陷坑
急斜近距煤层联合开采覆岩运移规律模拟
急斜近距煤层
联合布置
联合开采
围岩控制
亚急斜煤层采空场覆岩变形破坏数值与相似模拟
水平分段放顶煤
铰接岩块结构
关键层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急斜煤层开采覆岩非均衡破坏机理分析
来源期刊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急斜煤层 楔形破坏区 滑移变形区
年,卷(期) 201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8-561
页数 分类号 TD325.3
字数 23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363.2010.04.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华兴 45 609 14.0 23.0
2 王明立 17 197 8.0 13.0
3 张玉卓 17 308 7.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斜煤层
楔形破坏区
滑移变形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双月刊
1673-3363
32-1760/TD
16开
江苏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3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613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