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已有很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但任何一种学说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其发病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膜平滑肌细胞作为主要参与者,通过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认知并接受.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初级阶段,血小板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斑块的形成,而在晚期的并发症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总结了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重要关系,以期为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抗血小板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血小板微颗粒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微颗粒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活化功能
通心络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通心络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颈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小板: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导者和推动者
来源期刊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炎症 抗血小板治疗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7-7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开琪 2 0 0.0 0.0
2 项荣 12 86 5.0 9.0
3 郭红山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粥样硬化
血小板
炎症
抗血小板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月刊
1674-7666
31-2035/Q
大16开
上海岳阳路319号31B楼408室
4-29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30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1449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