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双流体模型以及团聚修正曳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模型,对工业催化裂化装置汽提器内气体和催化剂的停留时间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人字型挡板、盘环型挡板和两段环流汽提器内气固两相的RTD特征,三种结构汽提器中气体的RTD曲线都呈现很不平滑的多峰分布,而催化剂颗粒的RTD曲线则呈现平滑的单峰分布,气体及催化剂颗粒的RTD曲线都出现了拖尾现象.模拟结果表明,三种汽提器内气体及颗粒的流动明显偏离平推流,催化剂的返混程度比气体强.与人字型挡板相比,盘环型挡板改善了汽提器内气固接触效果,从而提高汽提效率;与人字型挡板和盘环型挡板相比,两段环流汽提器不但改善了气固接触效果,还延长了催化剂颗粒的停留时间,并且降低催化剂的返混程度,模拟结果解释了工业两段环流汽提器汽提效率最高的原因.
推荐文章
催化裂化汽提器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
催化裂化
汽提器
停留时间分布
死区模型
汽提效率
催化裂化沉降器旋流快分器内气体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旋流快分器
停留时间
旋流头喷速
数值模拟
催化裂化沉降器内液滴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沉降器
结焦
液滴
颗粒轨道模型
运动轨迹
重油催化裂化汽提过程的数值模拟
重油催化裂化
汽提段
待生剂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工业催化裂化汽提器内气固停留时间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汽提器 停留时间分布 汽提效率 计算流体力学
年,卷(期) 201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0-775
页数 分类号 TQ051.19|TQ021.1
字数 4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春明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120 1107 18.0 26.0
2 高金森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96 775 14.0 22.0
3 蓝兴英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32 279 10.0 15.0
4 刘英杰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23 2.0 4.0
5 刘旭阳 1 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化催化裂化
汽提器
停留时间分布
汽提效率
计算流体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双月刊
1003-9015
33-1141/TQ
大16开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27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