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TAP技术与必要性支架术在处理边支大于2.0 mm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必要性支架组和TAP组.入选病例的冠状动脉造影均证实为MEDINA(1,1,1)型分叉病变,主支血管参考直径≥2.5 mm,边支血管参考直径≥2.0 mm.主要研究终点: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支架血栓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术后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心肌梗死.结果 TAP组均完成最终对吻球囊扩张.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TA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必要性支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12.1%,P>0.05).两组均发生1例支架血栓事件.TAP组与必要性支架组术后24 h操作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比5.2%,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必要性支架组边支开口再狭窄明显高于TAP组(17.1%比3.8%,P<0.05),总体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P技术在处理大分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及长期安全性方面不亚于必要性支架术.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TAP技术与必要性支架术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对比
来源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年,卷(期) 2010,(2) 所属期刊栏目 介入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13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8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0.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7)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动脉再狭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月刊
0253-3758
11-2148/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44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00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15462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