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准确预测掺稀降黏工艺过程中井筒内流体的温度分布,能优化工艺、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从掺稀降黏工艺流程出发将井筒温度场分为相互衔接的两部分,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温度场计算模型.温度计算准确的关键取决于总传热系数的精确计算,将传热过程分为稳态传热和瞬态传热两部分进行总传热系数计算;针对稠油流动特性,考虑了强迫对流换热的影响,并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判断对流流型后加入对应的强迫对流热阻项,推导出总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应用该模型对塔河油田A井井筒温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该研究对掺稀降黏工艺现场施工有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抽稠泵掺稀井井筒温度场计算
抽稠泵
温度
井筒
数学模型
传热系数
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井筒掺稀降黏技术
稠油
井筒
降黏
塔河油田
稠油掺稀开采井筒内温度分布规律
稠油掺稀
井筒降黏
温度分布
影响因素
潜油电泵井油套环空泵下掺稀油井筒流体温度计算模型
稠油
潜油电泵井
掺稀油
降黏
温度分布
计算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空掺稀降黏工艺井筒温度计算模型
来源期刊 石油钻采工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环空掺稀降黏 井筒流动 强迫对流 温度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7-100
页数 分类号 TE357
字数 2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93.2010.06.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晓东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73 1631 21.0 29.0
2 朱明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 63 5.0 6.0
3 张倩 7 24 3.0 4.0
4 肖滋奇 4 10 1.0 3.0
5 张坤 8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26)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空掺稀降黏
井筒流动
强迫对流
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采工艺
双月刊
1000-7393
13-1072/TE
大16开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8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60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