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哈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eburg)是卫生害虫蜚蠊的重要天敌昆虫,能寄生多种蜚蠊种类的卵荚,被认为是控制蜚蠊危害最具潜力的天敌昆虫.本文对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哈氏啮小蜂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繁殖方式,两性生殖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为46.02%,而孤雌生殖其子代均为雄性.终解剖镜检证实:雌蜂发育至性成熟时的两侧卵巢结构呈现为,每侧卵巢有8~12根卵巢管,每根卵巢管怀卵量约1~6粒.结果发现雌蜂发育日期影响其怀卵数量,1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低,平均为45.2粒/♀;2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较高,平均为80.1粒/♀.哈氏啮小蜂羽化后即性成熟产卵,产卵期为4~11 d,日产卵量为0.86~7.57粒/♀,单雌一生平均寄生1枚美洲大蠊卵荚.供试寄主卵荚密度是影响哈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重要因素,在蜂卵荚比例为1:5,1:3,1:2,1:1,2:1和3:1范围内,哈氏啮小蜂对卵荚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数量与寄主卵荚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然单雌寄生卵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
哈氏啮小蜂的产卵选择行为
哈氏啮小蜂
美洲大蠊
卵荚
产卵选择行为
椰心叶甲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椰心叶甲啮小蜂
椰心叶甲
生物学特性
形态
存活
繁殖
发育起点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的关系
白蛾周氏啮小蜂
雌蜂发育期
个体大小
怀卵量
繁殖力
批量人工繁殖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子代雌雄比试验分析
美国白蛾
周氏啮小蜂
雌雄比
人工繁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来源期刊 昆虫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哈氏啮小蜂 繁殖生物学 怀卵量 产卵 生物防治
年,卷(期) 2010,(1)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与害虫治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1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6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贵强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46 415 10.0 18.0
2 吴珍泉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育部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7 384 10.0 17.0
3 张李香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41 154 8.0 9.0
4 范锦胜 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28 141 8.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哈氏啮小蜂
繁殖生物学
怀卵量
产卵
生物防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虫学报
月刊
0454-6296
11-1832/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92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