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IP地址真实性验证成为构建可信网络的基础,基于源-目的标识(密钥)的自治域级IP欺骗过滤和基于源标识(公钥)的端系统级IP认证均采用了端-端方式试图解决IP欺骗.端-端认证方式实现简单,但却忽略了IP欺骗报文对中间网络的泛洪攻击,防御效果差.提出面向IP欺骗防御联盟成员的域间IP欺骗防御服务增强机制--ESP(enhanced spoofing prevention).ESP引入开放的路由器协同机制,提供了源-目的路径中ESP节点信息通告和协同标记的框架.基于源标识IP欺骗防御,ESP融入了路径标识,不仅减小了源标识冲突概率,而且混合型标识支持了ESP节点根据报文标识提前过滤IP欺骗报文.基于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提出前缀p-安全节点的概念和检测理论,有效控制了源标识传播范围,减小了ESP节点的标记和过滤开销.ESP继承了基于标识的防御机制的可部分部署性,能够很好地支持动态路由和非对称路由.应用Routeview提供的RIB(routing information base)进行评估,ESP增强了IP欺骗防御服务的能力,而且能够提前过滤IP欺骗报文.
推荐文章
基于StackSF的DDoS攻击和IP欺骗新型防御机制
StackSF
DDoS
IP地址欺骗
数据包标记
临界过滤器
路由器
预写
IP欺骗的技术分析及防御措施
IP欺骗
SYN同步序列号
服务拒绝
状态转换图
防御策略
MED欺骗与域间出口选择
热土豆路由
边界网关协议
MED欺骗
域间出口选择
仿真
IP欺骗技术和防范方法
IP欺骗
TCP序列号猜测
信任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域间IP欺骗防御服务增强机制
来源期刊 软件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IP欺骗防御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可信网络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04-1716
页数 分类号 TP393
字数 112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1.2010.0357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锡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70 1620 21.0 38.0
2 孙志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45 277 9.0 14.0
3 吕高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11 2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P欺骗防御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可信网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软件学报
月刊
1000-9825
11-2560/TP
16开
北京8718信箱
82-367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20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226394
论文1v1指导